S__86155272

S__86155273

S__86155274

S__86155275

【Kopi Luwak】

與「Kopi Luwak」相識於印尼。或許是咖啡愛好者的常識,但還是讓我來介紹一件第一次聽到並讓人大吃一驚的事情。作為咖啡產地的印度尼西亞,其栽培史起源於荷蘭殖民地時代的引入,至今在1萬以上的島嶼上進行著活用各地特色的栽培與生產活動。因為豐富的火山資源,印尼土地肥沃,加上熱帶氣候使當地的濕度四季不變,適合咖啡的成長。這些都是印尼隊位於咖啡帶(coffee belt)的證明,現在僅次於巴西、越南,擁有排名世界第三的卓越產量。

即使在這樣的咖啡大國,「Kopi Luwak」也是非常稀有的。印尼語中「Kopi」指咖啡,「Luwak」指的是麝香貓。通常,採摘下來的咖啡果實會經過人為加工,而「Kopi Luwak」竟然是利用麝香貓的身體而製成的。野生的麝香貓吃了成熟並高品質的咖啡果後,在其體內得到處理和排泄,麝香貓腸內的消化酶和腸內細菌促進了咖啡豆的發酵,於是產生了帶有獨特香味的高品質咖啡豆。與糞便一起被排出的咖啡豆,經過清洗、日曬後,由於使用機器易碎而產生酸味,因此只能靠手工一粒一粒地剝皮、烘焙。製好的咖啡豆甚至可以直接食用,沏出的咖啡不酸、不苦、還有低咖啡因的特色,當然味道非常醇厚。

這麼特殊的咖啡豆,大家是不是很在意是如何被發現的呢?它與印尼的歷史有關。當年,當地農民種植的咖啡以出口目的被荷蘭政府榨取,當地的農民不會得到個人利用的咖啡。但是,他們在野生麝香貓的糞便中發現了還沒有被消化咖啡豆,便把它適當處理後用於自己飲用。不久,荷蘭領主注意到了這一點,並對它的美味感到驚訝。是發現的人厲害,還是發酵的力量厲害?總之兩個因素都讓我感到十分驚訝。

但近年,由於其稀有價值不斷被推高,不僅僅是銷售天然產品的農家和店鋪增加,為了謀求產量,出現了捕獲野生麝香貓並將其逼迫到嚴酷飼養環境中的案例,讓我感到與「Kopi Luwak」的邂逅伴隨著複雜的背景與悲傷。隨著了解這樣的背景問題,我們深刻瞭解到需要了解產品和生產者的處境,重新檢視正確消費行為的重要性。即使不通過麝香貓的體內,印尼當地也有著豐富的美味咖啡。在街上的咖啡館和專賣店裡,根據產地的不同來也試飲也是一個開心的體驗。有機會請一定嚐一口產自印尼的咖啡。

岡井麻布商店的亞麻咖啡濾紙
https://www.shokunin.com/zh/okai/coffee.html
一陽窯的馬克杯
https://www.shokunin.com/zh/ichiyou/mug.html

參考資料
https://maruco.co.jp/taishacoffee/indonesia-coffee/http://www.nichibeicoffee.co.jp/blog/?p=191
https://www.kopi-loewak.com/history-kopiluwa
https://www.eva.or.jp/Kopiluw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