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台灣的素食文化】

走在台灣的街道上,到處都能看到「素食」的招牌。據說台灣約有一成的國民是素食主義者,在亞洲是僅次於印度的31%的第二高比率。最近,離今出川展賣店鋪不遠的堀川商店街也開了間台灣素食店,正想去了解台灣素食文化的時候,沒想到在台東的旅途街角體驗到了人生第一次素食。

素食是中文「素食主義」的簡稱,在台灣是日常化了的飲食之一。特色在於大乘佛教和道教的信仰下,人們基本上不僅不吃魚肉和貝類,也不使用雞蛋、乳製品還有動物由來的油脂。而且,空中飛翔的鳥、地上的牛豬、水中的魚貝類等歸為「三厭」的食材,以及香味濃鬱的蔥、韭菜、大蒜、茖蔥、洋蔥等「五蕎」也不會被使用。另外,高湯也會避免使用動物性的材料,常看到的是海帶和香菇,作為料理食材本身也很受歡迎。當然,素食也會分類,有不含五葷只吃純植物性食品的「全素(純素)」,有雞蛋OK的「蛋素」、還有允許攝取雞蛋和乳製品的「蛋奶素」等等。

在台東大受歡迎的素食店「香都素食」,我們點的是經典料理蚵仔煎、酸辣麵、福州包、廣東粥、還有咖哩飯。點菜的時候服務生會親切地確認是否可以使用雞蛋。說起素食料理,很容易被認為是以蔬菜為中心的味道清淡的代用料理,但是台灣素食的調味別出心裁,即使平時不習慣素食的人群也不會感到味道不滿足。特別是以杏鮑菇和香菇為中心的蘑菇料理,以及「豆乾」等,都能感受到與肉和魷魚相似的口感,特別是蘑菇類溢出的精華,使菜餚的味道更有深度和立體感。而且,在台灣的飲食店裡必不可少的是擺有辣醬和醬油等等調味料的「味變角」,挑選喜歡的調味料,根據喜好去添加味道也是樂趣之一。例如配料豐富的酸辣麵裡,扁平的米粉麵被黏稠的湯汁包圍著,與後加的香醋搭配十分美味。我們點了太多種類以至於店裡的人都擔心我們「是不是吃太多了…」,但是胃和身體卻感到很輕盈,補充了旅途中容易忽視的蔬菜,成為了一次考慮身體狀況和飲食營養平衡的好機會。

回日本後不久,我們拜訪了堀川商店街的「素食カフェRen」。店主自22歲就從台灣留學日本,以曾患重病為契機發現了素食料理的神奇,並為了推廣健康的台灣素食而開始了店鋪。提供的菜餚不使用肉、魚、蛋、乳製品等動物性素材,也不使用歸為五葷的蔬菜,都是對身體極為有益的素菜料理。炒飯、碎末蓋飯、煎餃、使用了素肉的炸雞等,所有食材的味道都越嚼越入味。店裡有很多外國人顧客,可以窺見台灣素食在世界上受到關注的現況。

旅行中遇到的台灣素食。我很想一邊參考實際吃到的菜和網上的食譜,一邊積極地融入平時的生活。如果您也在台灣旅途中發現了「素食」店,請一定要體驗一下。

香都素食
https://maps.app.goo.gl/s1KBQrcyFbZ4LT3S7
素食カフェRen
https://cafe-ren-horikawa.therestaurant.jp/
今出川展賣店鋪
https://www.shokunin.com/zh/showroom/imadegawa.html

參考資料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8F%B0%E6%B9%BE%E7%B4%A0%E9%A3%9F
https://www.foodlabel.org.tw/FdaFrontEndApp/Law/Edit?SystemId=c68b55b2-21c2-469c-9a5b-f18e2d3cfc75&clPublishStatu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