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4

5

【印尼的發酵食品】

對日本人來說提到發酵食品,首先會想到的是「納豆」,然後還有「味增」和「醬油」。很多發酵食品對日本人來說是不可缺少的食物,但其實在遙遠的印尼也有自古流傳下來的發酵食品。發酵是指「微生物等菌類附著後,營養素被分解生成美味成分,並對人類有益」的過程。生活中的發酵食品有助於調整腸內環境,促進免疫力的提高,加強健康調節功能,使體內的營養易於吸收。特舉納豆的營養價值為例,維生素B2大約是水煮大豆的10倍左右,還含有分類為天然氨基酸的GABA,可以鎮定大腦興奮,具有減壓的效果。這麼優秀的發酵食品,在海的另一側,同樣自古以來保護著人們的健康。

前幾天,我在印尼邂逅到了有趣的發酵食品。印尼因為屬於熱帶氣候,不適合食品的保存,因此發酵技術得到了發展。外加宗教原因大家不太吃肉,還有地理原因而買不到魚肉的緣故,使用大豆、芋頭類以及大米的發酵食品得到了普及。

最具代表性的是用大豆製作的「tempe」。在日本說起大豆發酵食品,代表選手一定是使用了大家熟知的納豆菌的「納豆」,而tempe則是將大豆煮好並調整形狀後,用香蕉葉包起來發酵的食品。據說,附著在香蕉葉的一種根黴菌——tempe菌是發酵主力。因為沒有納豆那樣的特殊氣味和黏性,tempe易於加工,可炸可烤,是印尼料理的主打,在當地會相當高機率地相見。另外還有tempe片等加工食品,絕對是令人著迷的美味。在日本也有可以購買的店鋪,大家有機會一定要試試。

再介紹一個這次我第一次嘗試的發酵食品——tape。在印尼語裡,tape一詞指的是煮過或蒸煮的木薯塊根、糯米等食材甜口發酵後的食品總稱。原料為木薯的叫tape singkong;原料為糯米的叫tape ketan。這次我品嚐到的是tape ketan。它被樹葉包裹著,小心翼翼地打開後,裡面出現了散發著米酒一樣香味的,形狀像水分較多的糯米餅,形態又像酒麴一樣的塊狀物體。或者說又有點像味道微甜、並浸過酒的日式?西式?點心。對我來說口感還不錯。這此品用的tape ketan,是將糯米中加入一種稱為ragi的曲菌後分別包上葉子,並在葉子中發酵製成的。使用的葉子來自石栗樹、香蕉和番石榴等。聽說糯米有時也分白色的和黑糯米。在當地食用時,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放到冰點裡,還有一種活用法就是代替在印尼很難買到的料酒、味淋等,製作雞蛋捲、西京漬、淺漬等日本料理,搭配效果不錯的。

即使國家不同,但發酵食品還是各國相通的,既深奧,又在同一個亞洲圈內,真讓人興趣倍增。一邊跨洋過海,一邊尋求飲食文化的微妙變化真是一大樂趣。雖然比起學習,「吃」是最主要的方法,不過,真的好想再訪印尼呀。

銀座展賣店鋪
https://www.shokunin.com/zh/showroom/ginza.html

參考資料
https://yadokari.net/future-living/wellness/76660/
https://kosmost.jp/outside-yourself/tempe-in​​donesia-bali-fermentation/
https://note.com/k1tojo/n/nc1ccb0d23a48
https://www.asahigroup-foundation.com/support/pdf/report/2007/cul_03.pdf
http://nusantarakitchen.blogspot.com/2017/01/tapaitape_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