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__149577731

S__149577733

S__149577734

S__149577735

S__149577736

S__149577737

S__149577738

【枯山水】

「枯山水」是日本庭園的一種形式,不使用水,而是透過石頭和沙子等元素來表現山水景觀。在我高中時期去京都的修學旅行中,唯一讓我印象深刻的寺廟便是擁有枯山水庭園的「龍安寺」。

日本庭園大致可分為三類:有溪流或池塘的「池泉庭園」、完全不使用水的「枯山水」、以及附茶室的「露地」。其中,枯山水是最古老的庭園形式之一。根據中世紀的園藝書籍《作庭記》記載,因無法移動古墳的石室巨石,反而將其巧妙地融入了造園之中。多個自然石組合的方式稱為「石組」,它是影響庭園景觀的重要因素。像枯山水代表性名園西芳寺和龍安寺的石組中,也使用了古墳的墓石。因此,枯山水與死後世界有著深厚的關聯。

在平安時代,貴族宅邸的庭園中僅有少量石組,進入鎌倉時代後,隨著禪宗傳入日本,枯山水開始主要出現在京都的禪寺庭園中,作為一種視覺化表達禪宗思想的形式逐漸發展。如今,不僅限於禪宗寺廟,枯山水也廣泛出現在神社和民宅。與需要廣闊空間的池泉庭園不同,枯山水不受面積限制,不使用水,因此在現代建築中,甚至屋內或屋頂上也可以見到。

表面上看枯燥,但坐在簷廊上凝視時,內心會逐漸平靜下來。枯山水庭園擁有一種獨特的氛圍和神秘的力量。每當有朋友來京都,我總是想將枯山水庭園安排進遊覽行程中。今天特別推薦三座寺廟。

首先是被列為世界遺產的禪寺「龍安寺」。1975年,伊莉莎白二世女王正式訪問龍安寺時,對石庭讚賞有加,「石庭」因此在全球聞名。這個由白沙和15塊石頭組成的石庭據說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只能看到14塊石頭。我還記得在修學旅行時,大家從不同角度試著看清第15塊石頭。無論是石庭的作者或造園意圖至今都是謎團。對我來說,第一次參觀的枯山水庭園正是龍安寺。那裡的石庭讓我一旦坐在簷廊上便難以動彈,石庭通往庭院的廣闊綠地,盛開睡蓮的鏡容池,這一切無不體現出龍安寺的美麗、寧靜與祥和。至今,龍安寺仍是我心目中的起點與巔峰。

第二個推薦的是「大德寺 瑞峰院」。它由以「基督教大名」著稱的大友宗麟於天文四年(1535年)作為大友家族的菩提寺而建立。寺院內的「獨坐庭」和「閒眠庭」都是由重森三玲於昭和36年(1961年)為紀念開祖400週年忌日而設計的。「閒眠庭」排列著縱四橫三的石塊,石組形成十字形,因此也被稱為「十字架庭」。這座庭院的白砂別具一格,令人聯想到洶湧的波濤。雖然院子麵積不大,但它巧妙地實現了基督教與佛教的和諧共存,令人印象深刻。

最後推薦的是京都最古老的禪寺「建仁寺」。榮西於1202年模仿中國的百丈山建立了這座寺廟。院長前的「大雄苑」是一個以15塊石頭構成的白沙庭園,背景則是勅使門和法堂,氣勢恢宏。建仁寺位於京都的祗園地區,儘管我一直以為隨時可以去而沒去過,但最近一次拜訪後,發現庭園的規模遠超想像。除了石庭外,還有法堂天花板上的「雙龍圖」和表達禪宗四大思想(池水火風)的「○△□乃庭」,非常值得一看。

沒有櫻花和紅葉裝飾的季節,正是觀賞石庭的最佳時節。在資訊紛雜的現代社會,枯山水庭園能夠帶來一種難以取代的寧靜。如果你來京都,龍安寺和瑞峰院在市區北部,可以順道參觀今出川的展賣店鋪;建仁寺位於更方便到達的祗園區,可與三條展賣店舖一起遊覽。若您光臨京都,請務必造訪。

三條展賣店鋪
https://www.shokunin.com/zh/showroom/sanjo.html
今出川展賣店鋪
https://www.shokunin.com/zh/showroom/imadegawa.html
龍安寺
https://maps.app.goo.gl/GLV4tMys1ur7LfbP7
大德寺 瑞峰院
https://maps.app.goo.gl/a7XqsAhuEB1Qn3PX9
建仁寺
https://maps.app.goo.gl/N2sU2fzeVqt3wque7

參考資料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6%9E%AF%E5%B1%B1%E6%B0%B4
https://souda-kyoto.jp/guide/theme/sekitei/
https://mizu.gr.jp/kikanshi/no51/05.html
https://intojapanwaraku.com/rock/culture-rock/10210/
https://ja.kyoto.travel/glossary/single.php?glossary_id=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