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title

1

2

3

4

【井波雕刻與雲棚】

我們店裡銷售的木雕作品—雲的形狀的「雲棚」,不僅是人氣商品,同時也是常常被問到「這是什麼?」的商品。它完全是用鑿子雕刻而成,沒有使用任何砂紙,表面保留了木材本身的光澤,觸摸起來非常光滑。由於採用的是樟木,只要放在那裡就會散發出宜人的香氣。

雲在古代日本藝術中像徵著神聖的場景和吉祥的圖案。雲棚的形狀讓我聯想到平等院的雲中供養菩薩,給人一種可愛的感覺,事實上,這個設計的靈感確實來自雲中供養菩薩。這種神祕的雲棚到底是什麼用途呢?在介紹用途之前,想先和大家分享雕刻技術和匠人的歷史。

雲棚從江戶時代開始,就由多位來自富山縣南礪市的井波雕刻匠人製作的。井波雕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其誕生與明德元年(1390年)建立的瑞泉寺密切相關。這座寺廟作為真宗大谷派的別院在井波建立,但由於受到「井波風」的南風影響,自創立以來多次遭受火災,重建工作反覆進行。在江戶時代中期重建本堂時,京都派遣了名為前川三四郎的御用雕刻師進行本堂雕刻的工作。當地的木匠參與了重建,並向前川三四郎學習了雕刻技術,這標誌著井波雕刻的開始。自此,這一地區逐漸發展成為井波雕刻的工匠之鄉,並能夠為全國的寺廟和神社提供雕刻服務。井波雕刻的特點是不使用砂紙,而是使用200到300種不同的鑿子進行細緻而豪放的雕刻,尤其是1792年在瑞泉寺勅使門上雕刻的「獅子の子落とし」被認為是日本雕刻史上的傑作。此外,井波雕刻的始祖前川三四郎創作的瑞泉寺山門的「雲水一疋龍」更是有著傳說:在大火中,龍從門裡飛出,噴水保護了門免受焚燒,賦予了其生動的存在感。

井波雕刻技術的磨練源自於對神佛的祈禱心。近年來,這種技術不僅應用於寺廟,也廣泛用於民居的室內雕刻和裝飾等領域,但即使在現代,進行大型雕刻和精細的佛具雕刻也需要幾個月到幾年的時間。該地區紮根的高超技藝和藝術性得到了全國的認可,現在瑞泉寺的門前街道隨處可見雕刻,匠人們雕刻木材的聲音在空氣中迴響。

那麼,這個「雲棚」是為了那些想要供奉在神社中獲得的護身符,但又覺得放置神棚有些高難度的人而設計的。它是一種壁掛式的神棚,後面有磁鐵,可以用圖釘固定在牆上。當供奉護身符時,要將其放置在人的視線以上,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對人類來說也舒適的地方」,這樣神明會感到愉悅。此外,即使不作為神棚,僅作為裝飾品擺放,鑿子雕刻的精緻形狀和樟木的香氣也能為空間增添一抹獨特的韻味。

由於是由多位繼承井波雕刻傳統的工匠製作,每個作品的表情略有不同。希望大家能夠細細品味每一塊雲的個性。

KOKOKASHIKO的雲棚
https://www.shokunin.com/zh/kokokashiko/

參考資料
https://japan-heritage.bunka.go.jp/ja/stories/story059/
https://www.mizu.gr.jp/kikanshi/no5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