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另一種刷毛目】

小石原燒的刷毛目。圖案規整不亂,但絕不給人機械製造的感覺,可以說是工匠技術帶來的恩賜作品。百看不厭。小石原燒的刷毛目是用在陶輪上轉動陶器的同時,使用刷筆繪出紋樣,這種傳統技法製造出來的。刷毛目作為一種陶器裝飾方法,通常指在陶器上刷一層白色化妝土的技法。除此之外,刷毛目作為考古學術語還有另一種解釋。這次,我想以「另一種刷毛目」為標題來介紹。

在考古學上,刷毛目是指土器表面可見的大量間隔緊密的細平行線。它是用工具撫平表面使之光滑而留下的痕跡。彌生土器、土師器、古墳裡的埴輪被認為是刷毛目的代表,於此同時,與北海道相關這點上來看,擦文土器的存在也不容忽視。當今天的本州被稱為飛鳥、奈良和平安的時代,北海道發展了和本州所不同的文化。由於當時盛行製作的土器的特點,這種文化被稱為擦文文化。這個「擦文」指的是用工具摩擦土器表面留下的痕跡,也就是刷毛目。

我認為刷毛目的樂趣在於工具。由於它被稱為刷毛目,所以有人可能會認為該工具應該是刷子,但事實並非如此。有關刷毛目的工具,有多種說法。但一位名叫橫山浩一的研究者發現,它是一種類似手掌大小的木片。但為什麼用木片接觸粘土後痕跡會變成刷毛目的圖案呢?

究其原因所在,和樹木年輪的特性有關。觀察年輪時,你會發現有顏色較淺的部分和較深的部分。聯想一下年輪蛋糕就很容易理解了。顏色較淺的區域是從春季到夏季生長的早材或春材,顏色較深的區域是從夏季到夏末生長的晚材或夏材。早材比較軟,晚材比較硬。

據傳,用來調整刷痕的木片主要是將針葉樹的木板沿著與年輪正交的方向切割而成。當用這樣的木片接觸粘土時,由於早材和晚材的硬度不同,磨損速度也就不同,導致木片尖端出現凹凸不平,容器表面便產生了對應凹凸不平而產生的線條。由此,另一種刷毛目是「樹木的年輪這一大自然的禮物」。

生活在那個時代的製作者的技藝現已無法一窺究竟,但從至今留下的痕跡中洞察其中的一些痕跡,也是非常有趣的。我常深深感嘆,活在當下的工匠們以各種形式傳播著他們的技藝,在同一個時代能夠看到工匠們的手藝,可以說是一件非常奢侈和幸福的事情。

小石原燒的小碟·小缽
https://www.shokunin.com/zh/koishiwara/mame.html
小樽展賣店鋪
https://www.shokunin.com/zh/showroom/otaru.html

參考資料
https://www.crossroadfukuoka.jp/traditionalcrafts/jpcraft/crafts/koishiwarayaki/
https://kotobank.jp/word/%E5%88%B7%E6%AF%9B%E7%9B%AE-600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