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膾炙人口的膾·炙·羹·炒】
宅家太久家常飯菜吃膩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古人喜歡吃什麼呢?如此,膾炙人口一成語就是答案所在。膾炙人口,出自戰國孟軻『孟子·盡心下』篇章。具體引用是公孫醜問道:「膾炙與羊棗孰美?」孟子答曰:「膾炙哉!」,即人人喜愛吃的美味當然是膾炙了。
「膾」即切細切薄的肉。而日語漢字「鱠」就是切細切薄的魚肉,即生魚片。「炙」是將肉放在火上,即烤肉的意思。當然除了「膾」與「炙」,還有「羹」。「羹」一字的本義是用羊肉熬煮的湯食,後引申指各種肉類蔬菜煮製的湯菜。
而當今最熟悉的猛火快炒中華料理的「炒」菜,據說是宋朝時期才出現烹調手法,得力於鐵製鍋具的普及和榨油技術的發展。更為詳細有趣的參考的話,可以看看前幾年前古裝劇『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中有北宋汴京酒肆新式菜的劇情。
大寺幸八郎商店的金鋺
https://www.shokunin.com/zh/otera/kanamari.html
參考資料
https://idiom-encyclopedia.com/kaisyazink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