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7172

IMG_7687

IMG_7693

IMG_7721

IMG_7733

IMG_7748

【しもつかれ】

使用木屋的鬼牙刨菜器,試製了以前就想嘗試的「しもつかれ」。「しもつかれ」是以栃木縣為中心的日本北關東地區的傳統鄉土料理,是將正月吃剩的鹹鮭魚頭、節分(立春前一天)剩下的福豆等食材,和刨好的白蘿蔔、胡蘿蔔一起充滿智慧的菜餚,是了先智慧的一道菜。

關於這道菜的起源說法不一,一種說法稱是始於供奉稻荷神社。人們在舊曆2月的第一個午日-「初午」的前一天製作這道菜,並將其供奉於稻荷神社,並據說古時除了這個時期以外是禁止製作此道菜的。原因在於,在收集食材比較困難的初午時節,用剩餘的材料製作菜餚來供奉神靈本是不合適的。因此,為了襯托這道菜是平常不做的非日常存在,人們便給了它特別的意義。

當然,近年來不拘泥於這樣的風俗,しもつかれ作為冬天的家庭料理之一而被人們所喜愛。原本是僅使用大豆和白蘿蔔泥的簡單料理,江戶中期以後,隨著造酒業的普及,大量生產出的酒糟被加入了材料之中。現在,在栃木縣中部地區到茨城縣的鬼怒川下游區域,一般會使用白蘿蔔、大豆、鹹鮭魚頭、酒糟、胡羅卜、油揚(薄炸豆腐片)等食材製作此菜。以白蘿蔔中含有的食物纖維和礦物質為首,大豆的蛋白質,鹹鮭魚頭的鈣,酒糟的糖分等成分會得到良好而平衡的吸收,當地人稱「吃了七家的しもつかれ便不會生病」。

這次,我用超市買的烤鮭魚和水煮大豆代替鹹鮭魚頭,試著製作了簡易版しもつかれ。用鬼牙刨菜器準備好白蘿蔔和胡蘿蔔泥,加入水和其他材料煮一段時間,材料變軟後用調味料調味即可完成。鹽鮭魚的風味,酒糟的醇厚,白蘿蔔和胡蘿蔔的自然甜味特別可口,也很下餐。這次使用的松山陶工場的土灰斑點砂鍋,易於整體蓄熱,火力直達食材芯部,提取出食材精華。推薦您使用足夠製作2至4人份的大號鍋。歡迎大家居家嘗試。

しもつかれ

[材料(2~3人份)]
烤鹹鮭魚 1片
水煮大豆 60g
油揚(薄炸豆腐片) 1片
白蘿蔔 約200g
胡羅卜 約1/3根
酒糟 50g
水 200ml
日式顆粒高湯 1/3小匙
醬油 1小匙
鹽 少許

[做法]
1. 白蘿蔔和胡蘿蔔用削皮器去皮後,用鬼牙刨菜器刨絲。
2. 用烤網將油揚烤到表面微焦,豎著切成兩半後再切成細絲。
3. 烤鮭魚去骨後將魚肉拆松。
4. 砂鍋放入白蘿蔔、紅蘿蔔、水、日式顆粒高湯後中火加熱,煮開後去除浮沫,加入烤鮭魚肉、油揚、水煮大豆,適當攪拌後蓋上蓋子文火煮約7分鐘。
5. 碗放入少許酒糟和4的湯汁,待酒糟變軟,放回砂鍋中攪拌。在水分變少之前燉煮約3分鐘,加入醬油、鹽調味。

木屋的鬼牙刨菜器
https://www.shokunin.com/zh/kiya/onioroshi.html
松山陶工場的土灰斑點土鍋L
https://www.shokunin.com/zh/matsuyama/donabe.html
辻和金網的烤網
https://www.shokunin.com/zh/tsujiwa/tetsuki.html
青龍窯的小缽S
https://www.shokunin.com/zh/seiryu/kobachi.html
白木屋漆器店的手鹽皿(小碟子)
https://www.shokunin.com/zh/shirokiya/teshio.html

參考資料
https://www.maff.go.jp/j/keikaku/syokubunka/k_ryouri/search_menu/menu/31_1_tochigi.html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3%81%97%E3%82%82%E3%81%A4%E3%81%8B%E3%82%8C
https://life.ja-group.jp/recipe/detail?id=7887
https://delishkitchen.tv/recipes/236489381307744553 (參考食譜)

S__177168386

S__177168387

【小樽三大祭典】

小樽迎來了傳統祭典的季節。舉辦小樽三大祭典的神社,包括了位於將小樽港盡收眼底的絕景之高地上的水天宮、位於能夠近望到毗鄰餘市和二世谷方向鐵軌的龍宮神社、還有被人們熟悉地稱之為「すみよしさん」的住吉神社。三處都是伴隨著絕景的美麗之處。

首先講一講水天宮。從南小樽站步行約10分鐘即可到達,從運河街的堺町也只需步行10分鐘左右。從堺町前往的話,神社位於「外人坂」的坡道盡頭,從這裡可以眺望小樽港、日本海以及小樽街道的全景。神社內石獅子憨態可掬的樣子令人印象深刻,不禁心情變得平靜。

其次,是從小樽站步行5分鐘的龍宮神社。這是一座由北海道開拓使榎本武揚建立的神社。說起榎本武明,是函館的五稜郭戰爭中率領舊幕府方而馳名的將領,被稱為北海道開拓史上不可缺少的人物。據說參拜這座神社具有開運、升官的利益,麻生太郎參拜龍宮神社後馬上就任為內閣總理大臣,一時成為話題。另外,在這個神社可以得到筆觸非常有力的御朱印。當初由於榎本武揚將小樽推薦為三笠市幌內煤礦的裝運港,促進了舊國鐵手宮線這條鐵路路線的建設。從他建立的神社境內不遠的地方可以觀望到鐵路風景,也算是一種緣分。

最後介紹的住吉神社只需從南小樽站徒步10分鐘即可到達。神社附近還有一個叫「住在吉神社前」的公車站,是市民們非常熟悉的地方。院內有3個鳥居,皆為石造。石獅子也有很多座,據說是當年榮華富貴時代的小樽經濟界重鎮及富商們供奉的,至今殘留在神社內。每一個都忍受了風雪,形態頗有情趣,令人印象深刻。另外,被稱為副參道鳥居的紅色鳥居也鱗次櫛比地延續著,有一種莊嚴的氛圍。すみよしさん的節慶被當地居民親切地稱為小樽節。前幾天去參觀的時候發現神社擺出了花手水(將當季的花朵漂浮裝點在神社或寺院境內的洗手池裡),非常美麗。

3個神社,無論去哪裡都會有小樽特色的陡坡迎接大家。去神社參拜、祭祀的時候,也歡迎來小樽展賣店鋪看看。

小樽展賣店鋪
https://www.shokunin.com/zh/showroom/otaru.html

參考資料
https://otaru.gr.jp/citizen/2025-shrine-festival

1

2

3

4

【御池藍】

昨晚開始的雨下到今早也沒有停,讓人感覺到了真正梅雨季節氣息的同時,昨天,日本的東海、近畿、中國地區宣布進入梅雨季節。下雨天,從公司總部所在地今出川去三條展賣店舖的移動方式大多變為步行,這時的樂趣之一就是路邊的紫陽花,鮮豔得讓人不禁停下腳步。

其中,沿著京都市中心御池通人行道種植的藍色和紫色的紫陽花,近年來被稱為「御池藍」,成為當地當時的一景。藍色的紫陽花位於柳馬場通到富小路通之間的御池通北側,而在對面南側盛開的,是一種叫做「安娜貝爾」的白色紫陽花,最初淡綠色的花朵漸漸地會變成白色,樣子涼爽而美麗。實際上除了紫陽花以外,御池通的花壇還種植了各種各樣的花卉。這些都是根據「御池通贊助商花壇」制度,由來自御池通沿路的企業、團體、市民等的贊助和合作來維持管理的。

另一個當季引人注目的,是街道行人們的雨傘。花的顏色和傘的顏色的同時展現,是梅雨季節特有的美麗景象。本店銷售的「Mira Toray折疊傘」來自於創立於昭和5年、東京東日本橋的老字號雨傘專業製造商小宮商店,手工製作的精品可稱之為「工匠之傘」。製作一把傘從製作木製模型開始,經過對布料的張力和縫製方法的專業調整才能完成。製傘所使用的布料來自於東麗公司開發的防水質地「Mira Toray」,高密度的紡織使產品具有優秀的防水性能,折疊雨傘的時候不會流下大量的水滴。

拿著中意雨傘的步行時間,是下雨天的小小樂趣。濕潤的紫陽花格外動人,水靈靈的視覺感受也是梅雨季節特有的魅力。從御池通的「御池藍」到三間展賣店只需步行3分鐘。來附近散步賞花的時候,也請一定順路來三條展店鋪看看。

小宮商店的Mira Toray折疊傘
https://www.shokunin.com/zh/komiya/
三條展賣店鋪
https://www.shokunin.com/zh/showroom/sanjo.html

參考資料
https://media.mk-group.co.jp/entry/flower-ajisai-oike/
https://kyotopi.jp/articles/4MnhP
https://www.city.kyoto.lg.jp/kensetu/page/0000288360.html
https://www.komiyakasa.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