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腐的雜談】
在京都生活後令人吃驚的事情之一是「豆腐的美味」。京都人真的很喜歡豆腐,雖說比以前少了很多,但街上到處都有豆腐店,即使去超市也差不多有好幾種豆腐。雖然味道和價格都有各自的個性,但是從只買便宜豆腐的學生時代開始,京都的豆腐多麼好吃啊。我擅自認為,一定是都城人們對豆腐的喜愛,經過漫長的歲月磨練了豆腐的水平。
京都的豆腐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雨水比較少的氣候中生長的優質大豆和豐富的地下水,以及神社佛閣較多的素菜文化孕育了美味的豆腐。說起豆腐,一般是硬的木棉豆腐和柔軟的絹豆腐,在京都除此之外還有木棉和絲綢中間的硬度的「京豆腐」,雖然濃厚但柔軟光滑,是絕妙的美味。只知道木棉和絲綢長大的我,第一次吃這個的時候覺得「這是我一直想吃的豆腐!」。這種無法形容的加減讓人感受到京都特色的「京豆腐」,其歷史意外地新,誕生於戰後。嵯峨的老字號豆腐店「森嘉」用澄清粉(硫酸鈣)代替滷水(氯化鎂)製作的「既不是木棉也不是絲綢」的豆腐受到好評,在京都廣為流傳。被文豪喜愛也很有名,說到「森嘉的豆腐」,我想也有人會想起川端康成的《古都》。
那麼,說起適合冬天寒冷季節的豆腐料理,就是湯豆腐。簡單又好吃,身體也暖和健康,不用說。推薦給這樣的湯豆腐的是松山陶工場的土灰斑點土鍋。話說回來,我家非常喜歡湯豆腐,前幾天為了湯豆腐買了這個砂鍋,平常的湯豆腐發生了大變身,嚇了一跳。用砂鍋和海帶一起慢慢加熱的豆腐,表面收緊得恰到好處,裡面軟綿綿的。吃了一口的瞬間,因為太好吃了,不禁和家人見面了。一個鍋子竟然會有這麼大的變化…。美食家北大路魯山人說:「做湯豆腐有以下準備。」第一個舉著砂鍋也是可以理解的。
關於北大路魯山人的故事,最後還有一個。三條展賣店鋪附近,姉小路麩屋町角的「平野豆腐」是魯山人喜歡的老字豆腐店。附近的高級旅館也使用這裡的豆腐,討厭豆腐的白洲次郎也只吃了這裡的豆腐。雖然是那麼厲害的豆腐店,但現在附近的人也會帶著容器來買,是鎮上不可缺少的店。用以前的方法精心製作的豆腐,雖然看起來很沉,但是吃起來很軟很醇厚,而且即使是湯豆腐也不會崩潰。纖細到讓人覺得澆醬油太可惜了,完全不主張卻吃完之後又想吃的美味。
雖然是身邊,但還是很深奧,是豆腐的世界。
松山陶工場的土灰斑點土鍋
https://www.shokunin.com/zh/matsuyama/donabe.html
辻和金網的漏網勺
https://www.shokunin.com/zh/tsujiwa/yudofu.html
三條展賣店鋪
https://www.shokunin.com/zh/showroom/sanjo.html
參考資料
https://intojapanwaraku.com/rock/gourmet-rock/1017/
https://www.keihan.co.jp/navi/kyoto_tsu/tsu200911.html
https://kyotot5.jp/interview/shinise-01/
http://www.aneyakouji.jp/stories/whoswho/vol1_2.html